近期,未来技术学院“师说强基·引航未来”系列讲座第九期于东校区举行,园艺学院张小兰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从基因到新品种:以黄瓜育种谈科研创新”的专题讲座。张小兰教授用妙趣横生的语言,紧密贴合实际生活,为同学们带来了蔬菜育种第一课。 
张小兰教授从“无蔬不康”“栽植蔬果花木之技艺,谓之园艺”引入,提出园艺产业作为一个高效产业、健康产业、绿色产业,服务“脱贫攻坚”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向同学们介绍了园艺作物市场价格受季节影响较大、生产地域性更强等特点,并引出本次讲述的主角——黄瓜。
张小兰教授介绍,黄瓜作为一种多用途蔬菜作物,是世界第三大蔬菜作物,目前选育优质、高产的黄瓜品种是黄瓜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株型和果实作为黄瓜两个重要农艺性状,黄瓜株型影响黄瓜产量,而黄瓜果实形状直接影响产量和外观品质,进而影响其经济价值。目前张教授团队立足于两大农艺性状需求,展开深入探索,挖掘分子水平上的调控机制。 张小兰教授就目前已有的实验成果,从黄瓜重要株型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和黄瓜主要果形变异的基因调控网络进行讲解。黄瓜的发育由种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黄瓜的分枝性、果长、把长等都会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直接影响着黄瓜产量以及销量。同时,张小兰教授也介绍了目前该方向所用的明星基因及其调控机制,解析了黄瓜心皮发育等性状的基因调控网络,全面呈现了黄瓜发育与品质调控的过程。目前应用基因中,有许多基因例如CsBRC1,建立了基因与植物激素之间的直接联系,为培育新的黄瓜品种提供新的策略。面对黄瓜产业高产、优质、多抗性、多样化的育种需求,挖掘黄瓜果形、株型决定基因及其分子调控机制,对选育适合不同市场需求的不同黄瓜新品种具有指导意义。 最后,张小兰教授讲到,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种业4.0时代,我国还在2.0至3.0之间,分子育种以其效率提升、人力成本降低、缩短育种时间的巨大优势成为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国内外发展的差距,科研工作者应掌握分子育种的基础和核心——功能基因和变异位点挖掘,找准蔬菜产业发展方向,进行新品种的选育工作。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积极举手提问,与张教授展开交流探讨,张小兰教授肯定了同学们的提问并耐心细致地解答。 
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对园艺领域蔬菜育种方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同学们将来的科研生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进一步增加了同学们对科研中分子育种领域的认知,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为同学们之后在实验室的科研轮训提供新的思路。 
本次讲座由未来技术学院强基223李亚琦,强基233于桐申报组织,来自未来技术学院大一和大二的60余名同学参加讲座,学生代表于桐担任主持。
专家介绍 
张小兰,女,中国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黄瓜株型调控和果形变异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入选2020年中国农业十大科技进展。主持科研项目10余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项目、重点项目和3个面上项目。以第二完成人培育黄瓜新品种2个。现担任Vegetable Research 主编,Horticulture Research 和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副主编,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栏目主编,《园艺学报》等4个杂志编委,以及中国园艺学会等三个专业学会的常务理事。
|